中医治疗
梅花针疗法 祖国中医针灸医学遗产的一部分
2014-06-18 01:17:17
来源:本站
人参与
条评论
梅花针疗法又称皮肤针疗法,是祖国针灸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上就有记载。
梅花针疗法是丛针浅刺法,是由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和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由古代的“半刺”、“杨刺”、“毛刺”等刺法发展而来。梅花针疗法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灵验简便,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一、梅花针疗法治病依据
梅花针疗法之所以可以通过刺激皮表,调整脏腑、经络之气,从而治疗疾病,它的理论依据就是经络学说中的皮部理论。《素问•皮部论》说: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肤,则腠里开,开则邪客于络,络脉满,则注于经,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人体内脏和外界发生联系,有依赖于皮部小络,外界的信息由小络传递于络脉,由络脉传于经脉,再由经脉传入内脏,人体才能根据信息,来调整适应外界变化。脏腑通过此传递线路,将不需要或是多余的气散发到外界,再从外界吸收需要的气,来保持人体机能的阴阳平衡,使人体正常生存。人体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它位于体表,对机体有保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脏腑,经络的病变。当内脏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出现阳性反映和阳性物,在皮肤上出现各种反应,如疼痛、压痛、颜色变化、皮内结节等,这些反应已成为诊断的指标。梅花针疗法就是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皮肤或某部腧穴,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扶正驱邪,以达到治疗与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梅花针疗法的适应范围及禁忌症
㈠ 适应症:梅花针疗法的适应范围很广,常用于头痛、感冒、高血压、失眠、痿证、皮肤病、各类痛症、痛经、月经不调、面瘫、近视、慢性肠胃病、便秘、改善脑供血不足、缓解疲劳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及保健。其中脊柱两侧部位的叩刺,治病范围最广,既可治疗局部病变,又可治疗全身病变。
㈡ 禁忌症:局部皮肤有破溃、疤痕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三、梅花针疗法的常用针具
㈠ 针具的构造
皮肤针是以多支短针组成,用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针具。外形似小锤状,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硬柄用硬塑做成,弹性小;软柄有弹性),一般用牛角做成,长度约15~19cm,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所嵌不锈钢短针的数目不同,可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和丛针(针数不限)等。现代创造了一种滚刺筒,是用金属制成的筒状皮肤针,具有刺激面广,刺激量均匀,使用方便等优点。
梅花针常用的分为集束和散点二种:集束针针尖锐而无芒,针柄多为无弹性的硬质柄。由于针尖距离较近,不易刺入表皮损伤毛细血管,刺后针迹只留有一组充血的红点。散点针针锋锐利,针柄多为弹性柄,易于刺入皮肤刺破毛细血管,刺激后针迹处多有出血。
㈡ 梅花针的样式:(双头梅花针,用来打身体部分的,单头梅花针,用来打脸部的。
㈢ 针具的质量要求及检验
针尖要求不可太锐,应呈松针状,全束针针尖必须平齐、无参差不齐、无偏斜、无钩曲、无锈蚀和无缺损,针柄与针尖连接处必须牢固。检查针具时,可用干脂棉轻沾针尖,如针尖有钩曲或有缺损,则棉絮易被带动。
四、梅花针疗法的叩刺方法
㈠ 梅花针疗法的持针:
软柄皮肤针的持针是将针柄末端固定在掌心,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余手指呈握拳状握住针柄。任何拿握梅花针的方法,拿握时梅花针的根部都要在手掌中要有一个支撑点,是为了让梅花针使用时有弹性和惯性。保证使用时梅花针有上下弹跳的惯性,才能又快又掌握好均匀的敲打力度。
㈡ 梅花针疗法的叩刺手法:
⒈叩刺:叩刺法有压击法和敲击法。
压击法以右手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掌握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食指伸直压在针柄中段上。压击时手腕活动,食指加压,刺激的强度在于食指的压力,适合于硬柄针。
敲击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根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合于弹性针柄。
梅花针叩刺时要针尖端对准叩刺部位(穴位),针尖与皮肤垂直,灵巧地运用腕关节之弹力,使针尖垂直叩击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迅速弹起。叩击时做到叩击平稳垂直,准确灵活有弹性、均匀有节律。叩刺强度和速度要均匀,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持针不牢,防止针尖斜刺和后拖起针,防止划破皮肤。
⒉滚刺:是指用特制的滚刺筒,经乙醇消毒后,手持滚筒柄,将针筒在皮肤上来回滚动,使刺激范围成为一狭长的面,或扩展成一片广泛的区域。
㈢ 梅花针疗法的叩刺强度
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叩打部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弱、中、强三种强度,即轻叩、中叩、重叩。轻叩为补法,重叩为泻法。
(1) 轻叩:叩打时使用腕力较轻,冲力也小,患者稍有疼痛感,皮肤仅见局部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敏感度高的部位如头面部、眼部及老、弱、妇、幼病人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
(2) 中叩:介于轻叩与重叩之间,叩打时用腕力稍大,冲力亦较大,患者有轻度痛感,局部皮肤有较明显潮红、丘疹,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及一般患者。
(3) 重叩:叩打时腕力较重,冲力大,患者有明显痛感,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大腿等肌肉丰厚部位和年轻体壮者及病属实证、新病者。
㈣ 梅花针疗法叩刺方式和方法
梅花针的叩刺方式,一般可分循经(肌)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三种。
1、辩证循经(肌)叩刺法:是指临床根据病属何经(肌)则取该经的循行部位,循着经脉或肌肤纹理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又可分为正刺、反刺、条刺、旋刺、隔刺。常用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经络,因其分布着各经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另外,上肢可按手三阴,三阳经,下肢按足三阴,三阳经的循经叩刺。
⑴ 正刺是顺着经络血脉流注的方向进行排列式弹刺,此为补法;
⑵ 反刺是逆着经络血脉流注的方向进行排列式弹刺,此为泻法。
⑶ 条刺是延着梅花针弹刺前进方向,顺着肌肤纹理由上往下,由内向外,按着直线向前叩打的方法。条刺亦有单条、复条、纵条、横条之分。
⑷ 旋刺:延着人体身躯和肢臂等进行旋周弹刺,此为泻法。
⑸ 隔刺:循着经脉流注和肌肉纹理方向进行间隔跳跃式弹刺,此为补法。
2、穴位叩刺:是指在在一个腧穴部位,反复由轻至重弹刺,至腧穴局部皮肤红晕,微出血为止,进行点刺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常用的是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背俞穴,募穴,四肢的郄穴,原穴,络穴如出现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等,应作重点叩刺。
3、局部叩刺法:是指在患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的一种叩刺方法。此法又分为直接局部叩刺和相对应局部叩刺。直接局部叩刺:如扭伤,直接叩刺瘀肿疼痛局部;如斑秃,直接叩刺脱发处;神经性皮炎,直接叩刺皮损部位;风湿性关节炎,直接叩刺疼痛关节。相对应局部叩刺是取患部相对应的部位施术: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可叩刺肿大的甲状腺后,再叩刺项部的相邻穴位;如胆囊炎,叩刺胆囊区皮肤后,可叩刺其背部相对应穴位,如胆俞。
㈤ 梅花针疗法叩刺部位的确定
1、通过经络检查法确定首选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病症,耐心细致地用拇指的指腹在患者体表反复循按,触摸、推压,询问患者,观察患者表情,找出病区及邻近部位和脊柱及其两侧的阳性反应处,如条索状物、结节状物、泡状软性物或酸、痛、麻木等感觉异常处。找出阳性反应处时应立即打上标记和记录,因为这些阳性反应处是非常重要的叩刺治疗部位,即梅花针治疗的首选部位。
阳性反应物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多成正比,多则病重,少则病轻。叩刺后随着阳性反映处的减少、减小和彻底消失,疾病就随之逐步减轻直至痊愈。如慢性气管炎,在第一胸椎至第八胸椎两侧及腰部有条索状物及压痛,颌下有结节,如慢性胃炎在第五胸椎至第十二胸椎两侧有结节,条索状物及泡状软性物,如慢性盆腔炎在小腹、腰、骶、腹股沟有结节及条索状物,坚持长期叩刺这些疾病的阳性反映处后,均能使其逐渐消失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2、远近配伍选配治疗部位。
叩刺局部后,再叩刺背部脊柱及其两侧和相关经络循行部位。如头痛,除了叩刺头痛部位和颈椎及其两侧外,还可以叩刺相关经络的循行部位,如前头痛、侧头痛、后头痛和头项痛要分别叩刺手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及厥阴经肘膝以下的经络循行部位。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除了叩刺和十二指肠的体表投影部位以外,还可叩刺腰背部第七胸椎至第一腰椎之间及其两侧,最后再叩刺足阳明胃经膝关节以下的循行部位。
3、常见病症及穴位
(1) 头痛:可在头部,后项部沿督脉,膀胱经,胆经循行叩经叩刺,重点叩百会,风池,太阳,上星等。
(2)失眠,多梦:选夹脊穴,膀胱经穴,重点叩刺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头部叩刺安眠穴,神庭。四肢选神门,三阴交。
(3) 痛经:选腰骶部两侧,任脉,肾经,脾经循行部位,重点叩刺气海,关元,肝俞,肾俞,三阴交等。
(4) 肌肤麻木,牛皮癣:局部叩刺加悬灸。
(5) 班秃:局部叩刺加背俞穴。
(6) 缺乳:取背部第3-5胸椎旁开2寸,胸前两侧乳房周围及乳晕部,两乳房作放射状叩打,乳晕部作环形叩打。用轻刺激法,每日1次,配合针刺少泽穴。
五、梅花针疗法注意事项
㈠ 根据病情、病症、病位的不同,进行辨证分析,选择确定叩刺方法、刺激手法、刺激强度、刺激形式和叩刺经穴。
㈡ 治疗前做好用物准备:治疗盘:梅花针、75%酒精棉球、皮肤消毒液、无菌棉签、无菌持物镊及罐、清洁弯盘。使用器具应符合要求。
㈢ 操作前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包括穴位)均应常规消毒消毒。认真检查针具,针尖必须平齐、无钩、无锈、针柄与针尖连接处必须牢固,以防叩刺时滑动,影响操作。
㈣ 叩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面色、神情,是否有晕厥趋向等不适反应情况。叩刺时动作要轻捷,用力要均匀,落针要稳、准、垂直而下,垂直而起、切忌慢,压、斜、拖、钩、挑等动作,以减少患者痛苦。
㈤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㈥ 叩刺部位须准确,每叩刺一针之间的距离约在0.3-1.0cm之间。循经叩刺时,每隔1厘米左右叩刺一下,一般可循经叩刺8—16次。
㈦ 重刺出血后,局部皮肤先用干棉球将渗血擦净,再用酒精棉球消毒,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叩刺完毕,局部用75%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感染。
㈧ 叩刺躯干部位时,注意保暧,避免受凉。
㈨ 一般每日叩刺一次,连续治疗7-10日为一个疗程,如系慢性顽固性疾病,可持续多治疗几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3-5日。
㈩ 局部皮肤有溃疡、创伤者,或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均不适宜使用本法。
上一篇: 中医治疗近视眼关注疗效是否确切部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