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
梅花针疗法治病原理分析 该疗法已有一千年历史
2014-06-18 01:17:37
来源:本站
人参与
条评论
梅花针又名皮肤针,小儿外或七星针。该疗法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在《灵枢经》里“毛刺”,“扬刺”的描述跟梅花针治疗有许多相似之处。梅花针式样有好几种,由于针数多少的不同,名称也各异。古人把5根针捆成一束,很象梅花的样子,称梅花针;将7根针捆成一束的叫七星针。此外,由于刺得浅,所谓“刺皮不伤肉”,又称皮肤针。此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梅花针疗法治病的机制是什么
祖国医学认为“有病之于内,必形诸于外”。人体内部脏腑有病,可在外部体表上表现出来。因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五脏六腑,四肢五官,皮毛筋骨,肌肉血脉,各有其不同的生理活动,相互关联,共同维持机体的统一平衡。这种有机的配合,主要是依靠人体的经络系统来实现的。一旦病邪侵入人体,通过经络传入脏腑;反过来,脏腑有病,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此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某一部位,达到调整机体,治疗疾病的目的。虽然所刺部位不一定是经穴,但由于十二经脉、十五别络及皮部络脉的络属关系,故刺激这些部位同样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其疗效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皮部经脉、经络与内脏互相联系的关系来实现的。
梅花针疗法有哪些适应证与注意事项
一般针刺适应的范围,均可用梅花针治疗。多用于治疗感冒、头痛、急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皮肤麻木、腰肌劳损、失眠、高血压、痛经、脱发、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小儿麻痹以及多种皮肤病。但对于急性传染病、皮肤烫伤和溃疡则需禁用。
进行治疗时,应先选择好施针部位,将针具及皮肤以75%酒精消毒。持针有一定讲究,握针不能过紧或过松,过紧了会使腕关节肌肉紧张,影响灵活运动,过松又会使针身左右摆动,引起出血。其手法要求用腕力弹刺,如鸡啄食一样,用手腕的弹力,把针尖叩刺在皮肤上,随即借着反弹力作用,把针仰起,如此连续叩打。刺时落针要稳准。针尖与皮肤呈垂直接触,提针要快。不能慢刺、压刺、斜刺、和拖刺。频率不宜过快或过慢,一般每分钟叩打70~90次。叩打的强度可根据病情、体质、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通常选用轻、中、重3种手法。头部、眼圈、小儿及体质较差的患者宜轻刺。操作时,腕力轻,冲力要小,叩打到皮肤略有潮红为度。壮年皮肤肌肉结实的部位及痛甚处宜重刺,叩打时,腕力易重,冲力大;叩打到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并可有轻微出血的程度。中度刺激介于轻重之间;叩打到局部潮红、丘疹,但不出血的程度。
梅花针叩打的部位分常规部位、重点部位和局部。常规部位是背部,脊柱两侧,自胸椎起至骶部为止,各纵刺1~2行,第一行距脊椎棘突1~2厘米,第二行距棘突3~4厘米。许多病都把叩打这些部位作为常规部位。重点部位是指患某些病症时,在脊椎两侧或一定经穴上出现的反常病理反应,它是疾病性质和发展的重要指征,也是决定治疗部位和检验疗效的标志。最常见到的阳性物和阳性反应如结节物、条索状物、泡状软性物及局部的酸、麻、胀感。如慢性肝炎病人可在肝俞穴附近摸到结节或条索状物,肺结核病人可见肺俞穴或中府穴有明显压痛。所谓重点叩打部位,就是在这些异常反应区进行重刺或密刺。局部叩打即平常所说的“阿是穴”,即病情反应在哪里,就在哪里叩打。如胸部疾患,宜沿肋间横向叩打;乳部疾患须绕乳房环刺;头部疾患则可由前额至后枕进行纵刺,也可沿经络或神经分布叩打。
梅花针治疗出现晕针时如何处理
在治疗过程中,偶尔也可出现晕外现象,晕针的原因,多是初诊,害怕扎针,精神紧张,或治疗部位较广,刺激强度过大,或由于患者过度疲劳,或是饥饿所引起。
晕针发生时,患者感到头晕,眼花,恶心,严重时脸色苍白,脉搏细微,手脚发凉,血压下降,甚至失去知觉。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针刺,轻的卧床休息片刻,喝些温开水或糖水,就能恢复;严重的可用梅花针重刺骶部或后颈部,或叩打人中、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促其苏醒。
上一篇: 梅花针疗法 祖国中医针灸医学遗产的一部分
下一篇: 中医治疗近视眼理论概要 不治已病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