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文献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收录在《中医杂志》

2014-06-18 01:57:05 

来源:本站

人参与

条评论

介绍: 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
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七天一疗程,间隔五天,行第二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二,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四: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二: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三: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四: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




上一篇: 《眼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下一篇: 中医防治儿童弱视【弱视一般会是什么原因】

网友评论

共有人参与

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共有人参与  评论(查看)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

  1. 0
  2. 1
  3. 2
  4. 3
  5. 4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有效地预防矫正近视努力使所有儿童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