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新闻

传统医学精髓指导中医儿童近视矫正方法

2015-06-05 06:37:01 

来源:本站

人参与

条评论

传统医学精髓指导中医儿童近视矫正方法

近年来,我国儿童少年卫生学、学校卫生学和眼科医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等儿童近视矫正方法都获得长足进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然而,儿童近视矫正方法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2000年我国学生儿童近视率分别达到:小学生20.2%,初中生48.2%,高中生71.3%,大学生73.0%。山东省学生儿童近视率更高,分别达到:小学30.6%,初中65.8%,高中84.9%,大学89.7%。儿童近视率持续升高或居高不下,成为危害我国学生健康的最突出问题。儿童近视矫正方法新的循证眼科学研究显示,目前西医不仅没有治愈儿童近视的方法,甚至还没有一种可行的措施能够有效抑制儿童近视进展。不少专家甚至对于儿童近视防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都持怀疑态度。儿童近视矫正方法让我们看一下祖国传统医学―中医。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天人相应观、统一整体观、永恒运动观和动态平衡观等学术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特别是中医最具特色的“治未病”思想,对于今天的学生儿童近视防治工作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儿童近视矫正方法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是我国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医学家,被誉为祖国医学的奠基人。“病深不早求医”为扁鹊看病行医的六不治原则之一。无论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扁鹊见齐桓侯”,还是《吕氏春秋》中的“扁鹊论医”的故事,无不说明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重要,后者更是强调了预防医学的宝贵。东汉“医圣”张仲景与唐代“药王”孙思邈都特别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矫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指出医生应当善于“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病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儿童近视矫正方法孙思邈名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与“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将治未病与医国提到头等重要的位置。

《周易?既济卦》中就有“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强调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尚书?商书?说命》指出:“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名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成为中国儿童近视矫正方法预防医学的座右铭。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未病先防),同时还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仍应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发展、转变或复发(既病防变)。

  青少年儿童近视矫正方法发生发展规律与可预测性

  《黄帝内经》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灵枢?天年篇》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儿童近视矫正方法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各种动物包括人眼的视觉功能都是为适应环境,特别是太阳光逐渐演化而成的。中医儿童近视症状“目不能远视”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称之为“能近怯远证”。傅仁宇《审视瑶函》称“近觑”。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称儿童近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与大多数动物一样,人出生时眼球较短,仅有16~18mm,大多有+2~+4D的远视。在人生的第1~2年里,人眼迅速正视化,屈光度达到+1~-1D,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时,人眼球轴长已接近23mm。3岁后,直到13~18岁发育成熟,人的眼球仅仅增长1mm。通常将12岁之前称作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在这期间,可以通过调整眼轴长度来调整眼的屈光度。新的研究还表明:人的眼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昼夜节律,其屈光度一生都在不断变化。Gwiazda J等(1993年)长期研究发现:在儿童1岁以内便可通过一系列的眼科检查对其将来是否患儿童近视进行预测。1995年,Mutti DO等研究表明学龄儿童较婴儿期的屈光状况能更好地预测儿童儿童近视。那些正视与仅有0.50D远视的儿童与青少年较远视大于0.50D的同龄人更可能发生儿童近视。那些有逆规性散光的儿童儿童近视的危险性更高。Zadnik K等的纵向研究表明:对于散瞳验光低于+0.75D的3年级学生进行儿童近视预测,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3.3%。增加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检查等指标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李光春等研究表明,儿童近视学生屈光阈值具有明显的规律性。6~14岁学生远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8~10岁下降最快。6岁、7岁两个年龄组均为+2.00D,8~13岁每个年龄组以0.25D的级差递减,14岁组为0.37D。屈光阈值的提出为预测学生儿童近视提供了判断界值。儿童近视矫正方法根据眼球发育规律进行科学预测,对于潜隐性儿童近视患者及早预防对于儿童近视的防治成败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儿童近视的病因、病理机制与儿童近视矫正方法主要影响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儿童近视实验与流行病学研究2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儿童近视矫正方法研究表明:虽然有重要的遗传因素,对于占学生儿童近视绝大多数的单纯性儿童近视患者来讲,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即便是少数病理性儿童近视,环境因素亦起重要作用。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特别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近视的主要病理机制是长时间近距离作业造成的眼睛调节力低下或迟滞,导致成像落到视网膜后面,造成眼球相对远视,和/或长时间近距离读写时对于黄斑区以外的大片视网膜所造成的特殊形式的形觉剥夺,导致眼球前后径过度增长。

公元610年成书的《诸病源候论》认为儿童近视是由“劳伤脏腑,肝气不足”所致。儿童近视的出现与公元606年科举制的实施密切相关。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七窍病》中将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饮酒不已等视为重要的眼病病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眼暗》一诗中有“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道出了早年苦读书是晚年眼病的重要原因。1644年成书的《审视瑶函》认为久视伤睛成近觑。儿童近视矫正方法我国近代著名绝对“近世进士尽是儿童近视”更是揭示了过多读书与儿童近视的密切关系。近代西方则将青少年学生儿童近视称作学校性儿童近视。

  儿童少年卫生学及学校卫生学的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视觉发育有重要影响。儿童近视矫正方法目前我国学生儿童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室外活动时间太少。随着电视的普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子游戏机的泛滥,中小学生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机等都是导致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彻底改革落后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切实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国防以及劳动和实践教育,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使学生自幼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科学用眼的良好习惯是其视觉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青少年儿童近视矫正方法的科学防治

儿童近视矫正方法——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中医的另一重要矫正原则。根据中医的永恒运动观与动态平衡观,作为对于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的适应性反应,只要坚持努力,儿童近视是完全能够防治的。儿童近视矫正方法新的研究亦表明:人的眼球及其屈光力具有伸缩性和昼夜节律,一生都在不断变化。

  儿童近视既病早治的重要性已为大量的现代研究所证实。随着人的眼球发育,眼轴逐渐增长,角膜逐渐变扁平,晶状体逐渐变薄,远视逐渐减少。10岁以后,随着角膜变扁平与晶状体变薄已近极限,儿童近视度数很难再减少。一旦进入儿童近视状态,儿童近视发展速度通常大大超过远视减退速度。对于应用0.5%~1%的阿托品滴眼剂防治儿童近视研究早已表明,应用越早,效果越好。多数研究表明,对于初发轻度儿童近视患者,应用低度凸透镜(附基底向内的三棱镜)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近年的双光镜研究表明,它仅对于伴有近点内隐斜的儿童近视进展有一定控制作用。最近的渐进镜研究亦表明,它也是对于伴有近点内隐斜的初发轻度儿童近视进展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正常人近点(33cm)外隐斜多于内隐斜。钱银候等(1993年)报道16~19岁的健康青年近点内隐斜仅占15.27%。青少年儿童近视裸眼看近时倾向外隐斜。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与儿童近视进展,近点内隐斜越来越少,外隐斜越来越多,尽早矫正非常关键。

儿童近视矫正方法——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中医的首要矫正原则,治未病是中医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开篇之《素问?上古天真论》即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与“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以及“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作为养生明目手段。据唐代房玄龄等的《晋书》记载,至少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古方以“损读书,减思虑;专内视,简外观;旦晚起,夜早眠。”等手段来预防眼病,提高远儿童近视力。现在儿童近视矫正方法如中医叩刺渗透家庭疗法,对儿童近视的矫正和预防儿童近视的作用都很大。

儿童近视矫正方法——预防为主:

这是新中国一贯的卫生方针。正是在这一正确方针指引下,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新中国在沙眼等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过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通过推广眼保健操,实行群防群治,结合教育改革,缩短学制,加强体育卫生、艺术与劳动实践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儿童近视防治方面亦成绩斐然。市场经济体制下,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遇到了严峻挑战。近年来,开展儿童近视矫正手术的医院迅速增多,却鲜有儿童近视预防专业门诊。各地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有条件开设儿童近视防治门诊的更少。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与学校卫生室眼科专业力量有待加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还没有校医。即便在条件较好的校医院,眼科专业医师亦很少。儿童近视防治多年来缺乏大规模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指导理论多年来停滞不前。我国学生儿童近视防治体制亟需改革。文教卫生需要加强协作,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亟需整合。

  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为发育期的动物包括灵长类动物戴凹透镜可以诱导儿童近视,以凹透镜矫正抑制实验性儿童近视修复。结果强烈质疑凹透镜用于矫正青少年儿童儿童近视的安全性能。按照祖国医学理论,等到儿童近视以后再配镜矫正,验配再准确,也只能是治已病的“下医”行为了。儿童近视矫正方法儿童近视镜是看远处的,戴镜视近时相对远视,这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可能诱导眼球增长,使儿童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研究证实戴凸透镜则可抑制儿童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大大强于凹透镜,为教育部全国学生儿童近视防治专家指导组1998年就倡导的低度凸透镜防治儿童近视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由于儿童近视戴低度凸透镜视远处模糊,并有可能使外隐斜增加,以低度凸透镜预防儿童近视,其最佳时机是在儿童近视发生之前,仍然有轻度远视时配戴,为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提供了现代实验依据。学生屈光度的降低往往早于视力的下降。视力正常的学生当中,从屈光学上讲,屈光度为零度的正视眼为数很少,更多的是远视眼,可占80%以上,儿童近视也可占到近20%。亦即有屈光学上已经是儿童近视,但仍能维持正常视力的“假性儿童近视”存在。儿童近视矫正方法根据目前的学生“视力监测公告制度”和“儿童近视防治工作制度”,等到视力下降后再进行矫治,常常痛失防治儿童近视的最佳时机。即便是那些假性儿童近视患者,通常亦很难接受低度凸透镜矫正。未病先防是必须坚持的“防近”原则。根据眼科学与学校卫生学的资料,我国学生8~9岁以后,儿童近视率即迅速上升。加强学龄儿童的屈光学监测,对于有儿童近视趋势的潜隐性儿童近视患者,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我国学生的儿童近视防治工作水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近距离作业大量增加,儿童近视稳定年龄延迟,许多人的儿童近视进展持续至25岁以后。随着儿童近视度数加深,视网膜脱落等各种并发症大量增加。病理性儿童近视是世界上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对于由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学生儿童近视的防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难以解决问题。目前有很多人认为儿童近视尚无有效的矫正法。因此控制儿童近视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儿童近视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措施综合防治。笔者自1997年采用以枸杞子与牛磺酸等中、西药材制成的视欣营养口嚼片结合眼部穴位按摩与导引(视欣明目功能操)以及用眼卫生教育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措施防治青少年学生儿童近视,7年来,在各地医院、防疫站(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与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为20余万视力低下的青少年儿童患者开展了视力保健服务。经过综合防治,大部分学生在视觉环境改善,不良用眼习惯等得以矫正后,视力得到显著提高,不少人视力恢复正常,并得到巩固。儿童近视矫正方法认为发现越早,开始矫正越早,效果越好。以事实证明儿童近视综合防治是可行的。综合措施防治青少年学生儿童近视,也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儿童近视防治的可行途径。

 




上一篇: 从营养角度谈中医近视矫正方法的绝对优势

下一篇: 中医怎样矫正弱视相关的营养知识应怎样用

网友评论

共有人参与

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共有人参与  评论(查看)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

  1. 0
  2. 1
  3. 2
  4. 3
  5. 4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体育训练乒乓球可以促进智力发展治疗近